关于我们
每星期二至星期日每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08:00
16:30
17:00
开放入馆时间
停止入馆时间
闭馆时间
联系电话:
0796
6552449
地址:井冈山市茨坪红军南路5号1栋
开放时间:目前,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设备更新项目工程已启动,根据施工要求,我馆已于2024年11月26日起暂停对外开放,恢复开放时间另行通知,感谢您的理解。
地 址:井冈山市茨坪红军南路5号1栋
咨询电话:0796—6552449
井博快讯
喜报!我馆荣获又一国家级案例名单
  近日,由中国文物报社、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主办的“2024年革命文物讲解宣传展示活动”初选结束。经专家对来自全国21个省区市的150余家单位申报的案例材料进行审核并投票,遴选出50项优质案例,其中,专业组34项,志愿组16项。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百年贺卡书写血色浪漫》、《“清油灯”下著雄文》两项入选。来源:中国文物报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重新开放的通知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重新开放的通知尊敬的观众朋友:鉴于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设备更新项目即将完工,为满足广大观众和旅游团队的参观需求,我馆将于2025年4月10日(周四)预对外开放。目前,馆内部分区域仍处于整理阶段,我们将全力做好安全保障与服务工作,也请各位观众参观时务必提高安全意识,遵循馆内安全提示和工作人员引导,避免靠近施工区域,确保自身安全。一、开放时间 每周二至周日(上午 8:00— 下午 17:00,16:30停止入馆),每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二、参观提示1.请广大观众合理安排行程,遵守馆内参观秩序,自觉维护公共环境。2.散客取消预约。观众刷身份证即可进馆。3.普通团队优化预约流程。进入预约平台后,无需上传团队名单,即可进行进馆预约,进馆时只需导游出示预约码进行核销并刷导游身份证即可。4.客流高峰期,将根据实际情况,实行短时限流、分流。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由此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期待与您相见!井冈山革命博物馆2025年4月2日
喜讯丨我馆视频微课入选全国“大思政课”优质资源精品项目名单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切实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走深走实,国家文物局、教育部联合开展了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建设推广工作,确定了10个示范项目、100个精品项目名单。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与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联合申报的“八角楼——实事求是闯新路”视频微课入选“大思政课”优质资源精品项目名单。   “八角楼——实事求是闯新路”视频微课以八角楼为切入点,通过总结毛泽东同志“世界眼光、泥土气息、独立思考、勇于实践”四个特质来“催化”青少年,促使其思考“为什么来八角楼?来八角楼学什么?回去应该怎么做?”让青少年了解毛泽东同志面对困难如何思考、如何面对,从而落脚于在学习、生活中面对困难如何解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切实贯彻“大思政课”理念,遵循“大思政课”的运行逻辑和建设规律,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方面把青少年“请进”博物馆,通过展陈历史、红色文物进行社会教育。  另一方面与学校“对接”,搭建思政教育平台。近年来我馆与井冈山小学、井冈山中学、黄坳中心小学、井冈山旅游中专、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等本地大中小学校共同签署合作共建协议。打造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思政课”,通过思政课进课堂、红色展览进校园等活动,为青少年研学、思政教育搭建线上线下平台,实现革命史传授、红色旅游技能培养、价值观塑造和革命文物保护宣传的有机统一。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近千名青少年参加了我馆各类志愿活动,服务观众超过30万人次,2022年8月我馆荣获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称号。  今后,我馆将继续结合青少年兴趣点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利用志愿服务、理论宣讲等实践活动,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让青少年了解伟大革命精神、真切感受党的发展脉搏,引导青少年为实现民族复兴砥砺奋进。文稿:赖 欢图片:讲解部审校:黄俊峰审核:李归宁签发:朱晓艳
行而不辍 未来可期|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亮点纷呈
回首2024年国家级荣誉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  在“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开幕式上,国家文物局和教育部共同为全国20家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集中授牌,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与江西师范大学共同建设的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入选,为江西省唯一一家。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挂牌仪式PART 01优化服务,提升运营质量常年开放,元旦、五一、十一等节假日正常运营旺季延时开放优化预约流程、缩短入馆时间完善游客休息区、新增无障碍通道,优化参观体验打造优质文创产品,线上线下同步售卖,满足群众文化需求PART 02精品展览,丰富文化供给  2024年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充分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共完成展览35个,其中两项原创展览获国家级荣誉:“革命雄师会井冈”入围“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文物中的统战文化--井冈山斗争时期的统一战线”入选“和合中华同心筑梦---革命文物精品展”巡展项目推介名单展览进高校“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展览走进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展览走进燕山大学展览进景区“一物胜千言 让文物活起来”展览“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展览PART 03社会教育——打造文化品牌“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春节元宵节妇女节清明节五一国际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井冈山精神宣讲团宣讲活动宣讲团走进南方医科大学宣讲团走进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宣讲团走进中化学南方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开学第一课“井冈党旗红 精神永传续”红色沙龙系列活动青少年研学活动打造志愿服务队大学生井冈山精神志愿宣讲团“映山红”井冈山精神宣讲团“山海情”井冈山精神宣讲小油灯讲解员PART 04线上阵地,打造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464条视频号推送视频422个网站更新发布357篇抖音推送视频198个线上直播8场入围全国热门百强纪念馆2024年度热搜榜榜单前十视频《国宝会唱歌》系列荣获国家级荣誉,获评2024年度中华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推介入围项目PART 05专业引领,强化队伍建设学术活动今年共举办学术活动 3场。其中学术研讨会或论坛2场,学术报告会1场“革命文物跨文化传播”学术会议“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守正创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内涵式发展”教学研讨会新时代革命文物与“大思政课”双向赋能学术研讨会科研成果今年共发表学术论文 46篇。其中在中国文物报、今日头条、中国美术报等国家权威期刊发表 11篇讲解员队伍屡创佳绩国家级奖项中国博物馆协会主办的首届“博协杯”全国博物馆讲解大赛决赛中,讲解员廖俊杰荣获专业组三等奖“博协杯”全国博物馆讲解大赛在2024年革命文物优质讲解现场展示活动中,讲解员钟梅芳荣获专业组十佳讲解案例、讲解员陈妃仙获志愿组十佳讲解案例、讲解员陈若澜获专业组优秀讲解案例2024年革命文物优质讲解现场展示活动省级奖项在2024年全省博物馆优秀讲解员比赛中,讲解员赖欢、陈妃仙荣获“江西省十佳讲解员”称号,陈若澜荣获“江西省优秀讲解员”称号2024年全省博物馆优秀讲解员比赛在第五届江西省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中,讲解员赖欢荣获专业组二等奖,廖俊杰荣获专业组三等奖第五届江西省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在第二届全省基层理论微宣讲大赛决赛中,讲解员赖欢荣获二等奖全省基层理论微宣讲大赛丰富职工文化生活井冈山庆“五一”职工趣味运动会井冈山第五届“工会杯”干部职工男子篮球赛PART 06保护优先,规范藏品工作藏品征集2024年共接收捐赠实物98件(套)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井冈山市四普队在吉安地区内率先完成三普数据全面实地复查PART 07宣传报道,扩大声誉影响国家省市各级各类新闻媒体报道150余次《央视新闻》《人民日报》《新华网》《大江网》《搜狐网》《光明日报》《今日头条》《中国文物报》《中国新闻报》《江西新闻联播》《江西文旅发布》《文旅吉安》……  回望2024年的征程,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每一步都踏实地踏在了传承红色记忆、弘扬革命精神的道路上,每一份努力都是对革命先辈英勇事迹的最好缅怀,每一次创新都是对红色基因的有力传承。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持这份责任与使命,在回忆往事的时候,每一位井博人,都能因为这份对红色文化的坚守与传承而感到骄傲,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更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让我们携手并进,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共同书写红色文化新篇章!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编辑:曹愫珉
参观说明
08:00
16:30
17:00
开放入馆时间
停止入馆时间
闭馆时间
0796—6552449
开放时间:每星期二至星期日8:00—17:00,每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址:井冈山市茨坪红军南路5号1栋
注意事项

1.本馆入口设有安检设备,观众入馆请配合接受安全检查,请您给予配合与理解。为快速完成安检,请不要携带行李箱入馆,请您自行保管好随身物品及贵重物品。

2.参观请保持秩序和肃穆,展馆内严禁吸烟,有下列情况者严禁入馆:
(1)衣冠不整或奇装异服、酗酒者;限制行为能力者;
(2)大声喧哗、散布违法言论、推销商品、散发广告者;
(3)携带易燃、易爆、有毒、腐蚀性、放射性、杀伤性和管制械具等危险品,以及其它危害公共安全的物品。

3.参观时请勿携带宠物(导盲犬除外)。

4.幼童、高龄老人、行动不便者需有陪同人员看护入馆。

5.参观时请遵守公共秩序,切勿追逐、打闹、躺卧等,请将手机设置为静音,以免影响他人参观。

6.请勿翻越围挡护栏、触摸展品;请自觉爱护展览、服务设施,如造成损坏,须照价赔偿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7.请勿在展厅内饮食,随意丢弃杂物。

8.严禁馆外机构或个人使用我馆馆区、展厅展览及馆内导览资源有偿讲解或教育活动等行为。

9.展厅内禁止使用闪光灯、自拍杆和三脚架。

10.如遇重大接待或临时性活动,请遵从我馆协调安排。

11.本馆停止入场时间为每日16:30,请合理安排行程,确保顺利入馆。

12.下列人员可凭本人有效证件,由工作人员指引优先入馆:
(1)获得全国及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区(县)级“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的个人(可携带一名家属);
(2)65岁以上老人;
(3)残障人士;
(4)军人。

13.如遇各类突发事件,请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按指定线路有序撤离。

14.参观过程中如遇到问题,请与我馆现场工作人员联系。

旧址旧居
茨坪革命旧址群介绍
茨坪革命旧址群位于井冈山市茨坪镇风景如画的挹翠湖旁,过去这里叫店上村,在明代以前叫柴坪,因这里长了许多柿子树,所以亦称柿坪。明朝,这里出了个“探花”,故又称仕坪。1925年后,改称“茨坪”,“茨坪”这一称谓便一直沿用至今。在井冈山斗争时期,茨坪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政、军的最高指挥中心所在地。中共井冈山前委、红四军军部、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军官教导队、军械处、公卖处等重要机构都设在这里。1929年1月,红军主力撤离井冈山后,茨坪遭到大肆烧杀,这里的房屋几乎全部被焚毁,后来当地老乡重返家园修复了一部分。1960年代当地人民政府又按照原貌修复重建了一部分。 “党指挥枪”主题雕塑 这是在2011年即建党九十周年时,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捐赠的。雕塑主题为《党指挥枪》。毛主席坐在一块巨石上正在思考中国革命的道路,身后是一面飘扬的党旗,党旗上配以毛主席手书《井冈山的斗争》中的一段文字:“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体现了“党指挥枪”的重要性。党旗另一面雕刻一组反映井冈山革命斗争战斗场景的群雕,并配以毛主席著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的一段文字。雕塑长4米,高3米,材质为青铜铸造。 毛泽东同志旧居 旧址位于茨坪东山脚下店上村,房屋坐东朝西,悬山式土木结构,土黄色墙壁,小青瓦屋面,两层,面阔4间20.5米,进深2间19.2米,建筑面积687.6平方米。房东是李利昌、李成生,李利昌曾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担任过茨坪乡工农兵政府主席,解放初亡故。房东家原为一个小杂货铺。1927年10月27日,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抵达茨坪后,李利昌将房子底层的一半腾让给前委机关和毛泽东居住,他自己则住在房后的一排闲屋中。 中共井冈山前敌委员会就设在房屋的中厅。1928年11月6日,毛泽东、杨开明、谭震林等同志在这里主持召开了中共湘赣边界特委扩大会议,会议根据中央来信指示,重新成立了由毛泽东、朱德、谭震林、宋乔生、毛科文5人组成的井冈山前敌委员会,毛泽东任书记,由中央直接领导,是根据地内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此后,前委机关在这里办公,毛泽东同志多次在这里主持召开党、政、军重要会议,研究部署根据地的工作。 1929年1月,井冈山前委在这里召开扩大会议,讨论红四军主力向赣南进军行动路线。会上意见不统一,有的主张走荆竹山,有的坚持走比较偏僻的小行洲,认为这条路线不易被敌人发现。与会代表经过分析,多数同志同意部队从小行洲出发,毛泽东遵守民主集中制原则,尊重大家的意见。最后,会议作出了红四军主力从小行洲出发,向赣南、闽西进军的决定。 中厅右后间就是毛泽东同志的卧室兼办公室,在这里,毛泽东领导井冈山军民度过了艰难的岁月。当时,由于湘赣敌军对井冈山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红军的军需给养非常困难,物质生活十分艰苦,毛泽东与普通战士一样吃红米、南瓜度日。 毛泽东白天军务十分繁忙,晚间还要办公,贺子珍也经常陪伴他抄写文稿、剪贴报纸到深夜。当时,部队对晚上点灯用油有一个规定:各级机关晚上办公时,只能用一盏油灯,油灯上可以点三根灯芯;连部晚上值班,可以留一盏油灯,但只准点一根灯芯。按照这个规定,毛泽东是红四军的党代表、红四军军委书记、中共湘赣边界特委书记和中共井冈山前委书记,他晚上办公时用的油灯,完全可以点三根灯芯,但他为了节省用油,每天晚上办公都坚持点一根灯芯照明。就在这样微弱的灯光下,毛泽东同志在这里起草了《井冈山的斗争》这篇重要的著作,在这篇著作中,他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阐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最重要的一副家当就是这担箩筐,是用来装他的文房四宝、书籍报纸的,当年有一个战士叫龙开富,主要负责为毛委员收集好报纸、文件,挑着箩筐随军上路。随着革命的发展,龙开富也不断成长,建国后被授予了少将军衔。他也曾开玩笑地说:“主席的著作啊,除了是他自己写出来的以外,也是我挑出来的呢!” 卧室右间是毛泽东和红军战士的餐室。朱德、陈毅有时也在这里用餐。当年,红军物质生活非常艰苦,“从军长到伙夫,除粮食外,一律吃五分钱的伙食”,经常吃的是粗糙的红米和缺少油盐的南瓜汤,有时甚至要靠野菜充饥,“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道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当年井冈山流传的这首歌谣,正是红军艰苦生活的真实写照。 当时毛泽东工作很忙,常常是被叫几遍之后才到餐室去。朱德刚到茨坪时,井冈山上的“主人”王佐怀着对军长的热爱和尊敬之情,做了几个好菜招待他,朱德就把这几个菜和战士们吃的南瓜汤合在一起,和大家一起吃,对大家说,这叫“团结菜”。 房屋前的石径小路是当年茨坪的一条主要街道,街道旁边的凉亭供来往行人歇息。毛泽东经常在亭下与当地群众促膝谈心,进行社会调查,了解井冈山有关情况。 1929年1月14日,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同志率领红四军主力出击赣南后,湘赣国民党军一度占领井冈山,并实行“石头要过刀、茅草要过火、人要换种”的烧杀政策,井冈山上的大部分房屋被烧毁,中共井冈山前委旧址也同时被烧毁。1961年,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按原貌修复了该旧址。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此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旧址 旧址位于茨坪东山脚下店上村,房屋坐东朝西,悬山式土木结构,土黄色墙壁,青瓦屋面,两层,面阔2间11.5米,进深11米,建筑面积253平方米。房东是李正龙、李付龙兄弟。 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是红军早期的后勤保障机构,井冈山斗争时期,为了加强革命根据地内的防务,确保后方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1928年5月,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刚刚成立,就在政府内设立了防务处,军事部长张子清兼任处长。此后,随着根据地的发展和革命斗争的深入,同年7月,在防务处的基础上,又组建了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王佐任主任,邓允庭任党代表,办公地点设在茨坪的店上村。防务委员会成立后,经常召开根据地内各县负责人的联防会议,布置检查各地的防务工作,组织根据地各县的少年先锋队、儿童团站岗、放哨,检查进出根据地人员的路条,严防敌人的暗探搞破坏活动;动员各县暴动队、赤卫队配合主力红军作战;在根据地建立递步哨,负责通讯联络;动员群众筹备军需物资,修筑哨口工事,储备军粮,建设红军医院,筹建造币厂、被服厂、硝盐厂,还定期调派人员守卫五大哨口等。防务委员会为根据地的安全和发展做了大量工作。 旧址房内还陈列了一个当年井冈山茨坪的沙盘模型和一些农具,农具有分离米粒和谷皮的磨笼,遮雨用的蓑衣,耕田用的犁,装稻谷用的禾桶及夯墙的工具等。 2006年12月18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此旧址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红四军军部旧址(含朱德同志旧居) 旧址位于茨坪东山脚下店上村,房屋坐西朝东,悬山式土木结构,土黄色的墙壁,小青瓦屋面,一字排开,两层,面阔3间15.4米,进深2间6.3米,建筑面积114.04平方米。房东为李神龙。 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分队伍,经过在湘、粤、赣三省边界的艰苦转战,于1928年4月下旬来到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队伍胜利会师,组建中国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王尔琢任军参谋长,陈毅任军士兵委员会主任。红四军军部曾先后设在原宁冈县的龙市和茅坪村的洋桥湖,1928年夏,迁来茨坪李神龙家办公。此后,军部领导便经常在这里召开军事会议,研究和部署作战计划,成为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军事指挥中心。朱德、陈毅主要负责军部的日常工作,他们常在军部居住,此屋中间的厅堂是军委召开干部会议的场所,右间是朱德住房,左间是陈毅住房。住房内陈设简朴,只有一桌一床。桌上除批阅文稿的笔墨外,还有晚间照明用的一盏一根灯芯的青油灯,床上垫的是稻草,铺上土布床单,盖的也只是一床旧的军用线毯。在井冈山斗争的艰难岁月里,红军中实行政治、军事、经济民主,红军官兵上下一致,穿衣、吃饭一律平等,吃饭一律吃5分钱的伙食,发零用钱时,从军长到伙夫2角则一律2角,4角则一律4角,没有任何人搞特殊。朱德、陈毅等领导同志艰苦奋斗、以身作则的模范行为,极大地鼓舞了红军战士的革命热情,他们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充满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1929年1月,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时,由彭德怀同志率领红五军的军部也曾设在此屋内,彭德怀同志居住在朱德同志曾经住过的右边一间房内,滕代远同志住在陈毅同志曾经住过的左边一间房内。在这里,彭德怀和滕代远同志夜以继日地指挥井冈山军民坚持井冈山的斗争。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此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四军军械处旧址 旧址位于茨坪东山脚下店上村,房屋坐东朝西,悬山式土木结构,土黄色的墙壁,青瓦屋面,两层,面阔15.6米,进深11.5米,建筑面积358.8平方米。旧址与红四军军官教导队旧址为同一栋房屋,房东李清发。 中国红军初期,没有自己的兵工厂,武器来源主要靠战场上缴获。在井冈山斗争初期,工农革命军在茅坪设立修械所,1928年5月红四军成立后,成立了军械处,宋乔生任处长,刁辉林任副处长,从军中和地方上调集30余名枪工,主要负责修理全军的各种武器,以及时供给红军在战场上使用。军械处的工具主要有风箱、火炉、铲子、铁锤等,当时最高级的工具是一架专门用来车枪筒的钻机。由于工人们的努力,军械处成立后不久,不仅能修理各种武器,制造梭镖、大刀和鸟枪,而且还能制造出单响枪和松树炮。工人们日夜不停的工作,将修理或制造出的武器,拿到后山上进行验枪试放,经过检验合格后,立即派人送往前方,相应解决了红军各部队的武器供应。1928年8月30日,黄洋界保卫战中使的那门迫击炮就是在这个军械处修理后抬上黄洋界参加战斗的。红军军械处的工人们还经常帮助当地农民修理镰刀、锄头等各种农具。军械处既有力地确保了前方作战,又支援了农业生产,密切了军民关系。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此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四军军官教导队旧址 旧址位于茨坪东山脚下店上村,房屋坐东朝西,悬山式土木结构,土黄色的墙壁,青瓦屋面,两层,面阔15.6米,进深11.5米,建筑面积358.8平方米。旧址与红四军军械处旧址为同一栋房屋,房东李清发。 红四军军官教导队的前身,是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在原宁冈县龙市的龙江书院内创办的工农革命军军官教导队,当时由吕赤任队长。 1928年5月,红四军成立后,原军官教导队改名为“中国红军第四军军官教导队”,并从宁冈龙市迁来井冈山茨坪店上村办公,粱军任队长,蔡会文任党代表,周子昆任副队长,陈伯钧、陈士榘、张令彬等分别担任过区分队长兼教官;同年冬,彭德怀率红五军上井冈山后,根据中共井冈山前委的决定,在红四军军官教导队的基础上,创办了中国红军的第一所正式学校——井冈山红军学校,校址设在井冈山茨坪的黄竹坳,彭德怀任校长,刘之至、王展程等任教官。 教导队的主要任务是负责训练红军的下级军官和为地方培训赤卫队的指挥官;学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部分是从红军战士和班、排长中抽调,一部分是由各县、区政府派送;训练的时间每期约三个月;每期的学员有150人左右;训练的项目是政治工作和军事技术,同时也学习文化知识,学习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俄国十月革命的理论。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同志还经常到教导队给学员们讲中国革命的形势和任务。当时教学条件非常艰苦,没有固定的教室,学员们就经常在露天上课;没有笔墨纸张,学员们就以树枝、碳条当笔,在地上、石板上或沙盘上练习写字;没有集体宿舍,学员们就分散在群众家里或住在祠堂、庙宇中睡地铺。在这种困难的条件下,学员一面刻苦认真地学习,一面还参加生产劳动,开展农村调查,有时还随军作战。教导队的创办,为红军和地方培养了大批的军事、政治干部,为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此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遂边陲特别区工农兵政府公卖处旧址 旧址位于茨坪东山脚下店上村,房屋坐东朝西,土黄色的墙壁,悬山式土木结构,小青瓦屋面,两层,面阔2间20.5米,进深2间10.5米,建筑面积430.5平方米。原为一栋店房,房东为李文昌。 在井冈山斗争的艰难岁月中,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把中国革命扼杀在摇篮中,除了对井冈山进行频繁的军事进攻外,还对井冈山实行了严密的经济封锁。根据地内的食盐、布匹、药材等日用必需品十分缺乏,红军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为了粉碎敌人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封锁,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委当时就制定了“保护中小商人做买卖”等政策,并决定取消一切苛捐杂税,实行买卖公平的原则,鼓励根据地内外的中小商人到井冈山做买卖。1928年夏,为了解决根据地内军民的日常必需品的供给,新遂边陲特别区工农兵政府决定在所辖的十个乡中分别设立一个乡公卖处,同时,在茨坪的店上村创办了这所特别区公卖处。 公卖处的货物来源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根据地内收购的各种土特产品;二是中小商人从白区偷运上山的食盐、药材、布匹等必需品;三是红军在战场缴获的大部分战利品等,这些物品集中在公卖处后,再平价出售给根据地军民使用。在当年物资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公卖处为稳定市场物价,促进根据地内外的物质交流,搞活红色区域的经济,解决军民的生活困难,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该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军挑粮歇息处遗址(黄洋界荷树下)
黄洋界上原有的小路叫五里横排,从这棵荷树下经过。1928年冬,毛泽东、朱德同志和井冈山军民挑粮上山时,常在这棵树下歇脚。 当年,井冈山上除正规红军部队外,另有八百多伤病员,还有党、政、军等后勤机关的工作人员,每天需要大量的粮食。但山上“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满万担,军粮全靠宁冈、永新、遂川三县输送”。为了粉碎敌人的军事进攻和经济封锁,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 黄洋界崇山峻岭,羊肠小道,交通十分不便。从山下运粮上山,是一件十分艰苦的事。那个时候,早上下山挑粮,晚上回来,每天往返于山上山下,军民们挑的挑,背的背,仅一个多月,井冈山上就储备有三十多万斤粮食。 毛泽东虽然军务繁忙,但他也坚持和军民们一起挑粮。有一天,毛泽东和战士们从宁冈挑粮登上黄洋界后在这棵树下歇脚时,他问身边的战士:“你们说,站在这里可以看到哪里呀?”战士们有的说:“站在这里可以看到江西。”有的说:“还可以看到湖南。”毛泽东接着大家的话说:“对,我们革命者就是要站得高、看得远,站在井冈山,不仅要看到江西和湖南,还要看到全中国、全世界。”他的话,鼓舞了军民们坚持井冈山斗争的信心。 “朱德挑粮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军民同心协力,粉碎敌人会剿”。当时年已四十多岁的朱德军长身负重任,但还是和毛泽东以及军民们一起挑粮。红军战士为了让他得到休息,两次拿走他的扁担,朱德便请军需处的同志为他削了第三根扁担,在上面写了“朱德的扁担”五个字。从此,“朱德的扁担”的故事一直被人们传颂着。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黄洋界荷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5年6月30日,郭沫若同志来到荷树下参观,他感慨地吟写了“小径挑粮领袖忙,五里横排遗槲(荷)树”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