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星火
李晓斌
这是90多年前的秋天。伟人以他豪迈的词句,写下了那件震惊中外的事件:“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然而,现实的情形显然与诗人笔下的浪漫主义色彩不尽相同。
那时候,风迷失在弯弯曲曲的黄泥山径。
罗霄山脉,芦溪山口岩,一匹白马顿失前蹄,仰天一啸,惊悚了空气中紧张的神经。
历史,打了个寒噤。
山里的冷雨浇得人浑身打颤。雨后的骄阳让人头脑发晕。
饥饿疲惫的战士,眼里冒出黑斑,朦胧,灰暗。黑色的乌鸦,盘旋在心的天空。
就在20天前,毛委员在江西萍乡张家湾召开军事会议,讨论秋收起义部署,计划攻打长沙,像苏联一样,搞城市革命!
修水、安源、铜鼓,三路人马受挫。部队从五千多人,减少到千余人!这支“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的灰布衫队伍,放弃了攻打长沙的计划,从文家市南下,在山沟里转,想到湘南去发展。部队还没打过一场胜仗,总指挥卢德铭在山口岩牺牲了!失落感,弥漫在所有人身上。
过张家坊,往前是莲花高滩。中间只隔一座玉皇山。部队冒着大雨在夜色的掩护下,赶到张家坊杂溪的王家大屋休息。深山的夜有些寒意,糟糕的是衣服淋湿了。困窘,饥寒,危机四伏,这样的感觉有些让人焦虑。毛委员在思考,他想起在醴陵认识的高滩王佐。找到王佐,这一带的情况就明了了!
王佐,又名王云辉,绰号南斗,因是夏天出生,又叫伏妹几。他是萍乡达成师范毕业生, 19岁入党,井冈山和莲花一带有名的农民武装领导人。1927年1月毛委员考察醴陵农民运动时,见到王佐,听说他是江西人,就说:“小王,咱们是亲戚啊!”
在场的人奇了,一个江西,一个湖南,隔那么远,怎也攀上亲戚?
毛委员风趣地说:“江西老表嘛,老表不是亲戚是什么?”
毛委员的话,亲切感人!从此,毛委员与王佐就以亲戚相称。
王家大屋的主人王子泉听说毛委员要找王佐,恰好这个人他认识。于是,毛委员派两个起义军士兵陪护王子泉,打着火把,连夜翻山越岭去莲花高滩找王佐。
第二天清晨,王佐他们急忙赶往王家大屋。冥冥之中,仿佛上天有意安排,王佐和毛委员见面了。
王佐说,莲花的国民党守城部队兵力少,只有百把人,建议毛泽东带领部队先到莲花去,打下县城。
翻过玉皇山山坳,部队开到了王佐的家乡——莲花县高滩村。
老表来了,岂能怠慢!王佐组织党员和穷苦农民,杀猪,捞鱼,煮饭,他们要好好犒劳这些表亲们。
几百人的队伍终于吃了餐饱饭。人是铁饭是钢,年青的小伙子们一个个顿时有了力量。
从1927年9月到2017年9月,整整90年。风雨阳光,高滩的长房祠巍然屹立。刻满记忆的老屋,开辟成了秋收起义行军会议陈列室,祠前塑了毛委员的全身像。
在高滩长房祠,毛委员检点队伍。总指挥牺牲了,兵也更少了。前路茫茫,追兵在后。这事搁谁身上,都心急如焚!
毛委员召开临时行军会议。大个子的毛委员大手一挥:“我们不能在高滩撒摊!”
高滩,一颗星子镶嵌在五百里井冈最北端。这个村庄被誉为井冈第一村。莲花小王,是毛委员在井冈山接触的第一人。通过王佐,毛委员了解了莲花乃至井冈山地区的党组织和地方敌对势力的情况。
部队从高滩经甘家,沿河而下。在莲花赤卫队的配合下,打下莲花县城。这是部队的第一场胜仗,极大鼓舞了士气!在县城宾兴祠,毛委员听取了莲花县地方党组织朱亦岳、刘仁堪的汇报。当夜,毛委员夜宿宾兴祠。他守着一盏油灯,烟一根一根的抽,彻夜未眠。部队何去何从?革命的成功之路在哪?
渐渐的,东方露出了鱼肚白,霞光道道从山岭上铺展了半边天。
一大早,毛委员召集余洒度、苏先俊、余贲民三名前委委员和莲花的地方党组织负责人,召开前委会议,作出上井冈山的重大决策。
部队上了井冈山。井冈山也有个王佐,年纪比莲花王佐大。大王佐和袁文才拉了队伍。秋收起义部队在山上落了根,这是中国革命史上第一块农村根据地。
莲花小王上了山。在茨坪,毛委员又风趣地对小王说:“我们要做革命的山大王,不做小王!”
小王笑了笑:“对,我们就做山大王!”
莲花一枝枪成立独立团,小王当了个参谋长。他打仗冲锋就像山大王!
九都桥上,虎落平阳。小王牺牲了,血染莲江。
河水呜咽,涛声阵阵。
是谁在深情呼喊:“小王,你不能走!你才21岁,革命的路途还很漫长!”
战友们摩拳擦掌,给小王报仇。
无论大王佐,还是小王佐,在井冈山,那名号能吓破敌人的胆。在同志们眼里,小王就是旗帜和方向。
党小组会上,众人推议,成立高滩党支部以王佐命名。王佐支部聚集了众多英雄好汉。他们打土豪分田地,跟着毛委员打江山,保卫红色政权。
莲花一枝枪,莲花小王,寒夜里的火种!和伟人笔下的星星之火一起,燃红了整个东方。
[作者简介]李晓斌,男,莲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干部。
中国·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地址:江西省井冈山茨坪红军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