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家正面临着一场重大战“疫”,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正凝心聚力,共克时艰。为了丰富广大人民群众在疫情防控期间的精神文化生活,打赢疫情防控的攻坚战,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宣传、教育职能作用,陆续推出一批精品珍贵文物,让特殊时期的您线上欣赏。
这本长15.2厘米、宽14厘米呈长方形的笔记本,均为土黄色的毛边纸,由白线装订、共26页(其中有6页是空白)。封面四周墨画一个黑线框,框内上部自左至右横书“干南军区第壹作战分区”,中间墨画一个五角星,五角星内有一党徽图案,五角星四周书有“干南军区第壹分区位升”。下部自左至右横书两行:“壹分区政治部、教导队队部翻印”。墨字,行书,字迹清晰。
1967年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一天,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美工组组长汪为公接到井冈山公安局值班室的一个电话,原来有一位叫刘先仁的农民带了30多分苏区文件从万安县特地赶到井冈山公安局,要求证明这些文件是革命文件,同时要求证明自己的父亲——这些文件的保存者是苏区革命干部。
当时,汪为公和资料组组长黄有益接待了这位农民,才知道刘先仁的父亲刘绍铅是赣南军区第一作战区的一位苏区干部,连指导员是刘位升。1934年两人在赣县石云潭战斗中身负重伤,一同住院,连指导员刘位升因伤势过于严重无法医治,牺牲前将一本笔记本和自己收藏的一批苏区文件一同交给了战友,并叮嘱要好好保存。不久,红军开始长征,伤病未痊的刘绍铅只好带着这些文件和指导员的笔记本回到万安老家养伤,随即将这些文件藏在了住房的阁楼上,刘绍铅病痊后未能跟上部队,只好以打工为生,后来与苏区干部邱考秀结婚。仅仅过了十年,刘绍铅又因病离开人世,临终前才将此事告诉妻子,并要她代自己好好保存这些文件。时间到了1967年,村里有人揭发邱考秀藏有反动文件,造反派要拿邱考秀揪斗,并扬言要把这些文件烧掉,与反革命彻底划清界线。为了向当时的造反派一个交待,邱考秀和儿子刘先仁只好交了5份文件,被公社烧掉,就这样,万般无奈之下刘先仁偷偷带着这些文件来到了井冈山公安局,就这样,红军指导员刘位升的这本笔记本和其它一些苏区文件几经周折,被完好的保存下来,并被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收藏。
笔记本内记录了苏维埃组织原则、苏维埃组织系统表、列宁室的工作、连指导员的工作、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内容,对研究中国工农红军早期的政治思想工作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
这张“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字样的横批,写于黄色宣纸上,长方形,横幅,装裱。楷书,墨字,字迹清晰。内容为“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朱德,一九六五年一月廿日”。这是当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红四军军长朱德于1965年应井冈山管理局党委的要求在北京题写的。
长方形,竖幅,装裱在宣纸上。竖行,墨字,楷书。字迹清晰,内容为“天下第一山”。此题字是1962年朱德重上井冈山时,应井冈山管理局党委的要求在井冈山宾馆所写。这幅题字概括了井冈山作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也表达了朱德委员长对井冈山的深厚感情。
纸质,竖长方形,内页横格,红、蓝两色各占一半。封面及封底均为红色绸布,封面为火炬、麦穗、齿轮组成的圆形图案,内有“江西省首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文字;下方分别为“纪念册”、“江西省首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筹备委员会议”、“1950”三行文字。扉页与尾页分别是两幅地图,笔记本内页记录了6张内容,其中有1950年8月“阅检本省土改实施问题的报告”、“省委第二次组织工作会议”等内容。
陈正人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担任遂川县委书记,解放后任江西省第一任省委书记,这本笔记本对于研究陈正人生平和建国初期江西的社会经济状况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价值。
宣纸,长方形,竖幅,装裱。楷书,墨字,字迹清晰。题字的内容为“井冈山综合垦殖场”8个字。
此题字是朱德同志1962年3月来井冈山视察工作时,应井冈山综合垦殖场党委的要求,在井冈山宾馆书写的,它不仅表达了朱德委员长对井冈山的深情厚意,也为研究和宣传井冈山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是袁文才早年的两张合影照片,一张是袁文才与刘辉霄等四人的合影照,一张是袁文才与刘辉霄等九人的合影照,两张均为黑白光面相纸,是早年的原版照片。是袁文才1926年参加吉安农民运动训练班时的合影,同年印洗于南昌鹤记照相馆。1930年袁文才牺牲后,他的妻子谢梅香流落他乡,在漫长的岁月中精心保存着这两张照片,它是袁文才烈士早期革命生涯的见证。
袁文才,1898年生于江西省宁冈县茅坪马源坑村,早年就读于永新中学,后投身绿林“马刀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宁冈县农民自卫军的负责人。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冈山后,他率部进行改编,并任工农革命军第二团团长;1928年5月,中国红军第四军成立时,任红四军三十二团团长;1928年5月,任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主席;1928年5月和10月,在湘赣边界党的第一、二次代表大会上均当选为特委委员,同时还先后当选为中共红四军军委委员;1929年任红四军参谋长。1930年2月,被错杀于永新县城。
刘辉霄,又名善庆。1900年生于江西宁冈。青年时期求学南昌,在私立法政学校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4月受江西省委派遣随同龙超清等人回宁冈秘密从事党的活动。在斗争中,与龙超清等争取了袁文才地方武装,推翻了宁冈旧政府,任中共宁冈县委常委、宣传部长。1928年5月,被选为湘赣边界特委第一届委员会委员、秘书长、候补常委。1929年1月任红四军前委秘书长,随红四军主力下山。同年5月与袁文才一道返回宁冈。1930年调任红八军参谋长,后任红八军政委,同年9月第二次攻打长沙时,敌机轰炸,不幸牺牲。
1964年5月袁文才烈士的妻子谢梅香将她保存多年的这两张照片捐赠给文物部门收藏。
黑白照片,竖长方形。裱在一张长14.5厘米、宽10.5厘米的硬纸板上。袁文才身穿马褂,神态坚毅自若。此照片是他1924年在永新县立中学读书时所照。
1930年2月袁文才牺牲后,他的妻子谢梅香流落他乡,在漫长的岁月中保存着这张照片,实为难得之物,是袁文才革命生涯中的一件珍贵遗存。
制作:邹文波
撰稿:汤根姬
摄影:刘长生
中国·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地址:江西省井冈山茨坪红军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