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旧址旧居>茨坪
茨坪革命旧址群介绍
茨坪革命旧址群位于井冈山市茨坪镇风景如画的挹翠湖旁,过去这里叫店上村,在明代以前叫柴坪,因这里长了许多柿子树,所以亦称柿坪。明朝,这里出了个“探花”,故又称仕坪。1925年后,改称“茨坪”,“茨坪”这一称谓便一直沿用至今。在井冈山斗争时期,茨坪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政、军的最高指挥中心所在地。中共井冈山前委、红四军军部、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军官教导队、军械处、公卖处等重要机构都设在这里。1929年1月,红军主力撤离井冈山后,茨坪遭到大肆烧杀,这里的房屋几乎全部被焚毁,后来当地老乡重返家园修复了一部分。1960年代当地人民政府又按照原貌修复重建了一部分。 “党指挥枪”主题雕塑 这是在2011年即建党九十周年时,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捐赠的。雕塑主题为《党指挥枪》。毛主席坐在一块巨石上正在思考中国革命的道路,身后是一面飘扬的党旗,党旗上配以毛主席手书《井冈山的斗争》中的一段文字:“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体现了“党指挥枪”的重要性。党旗另一面雕刻一组反映井冈山革命斗争战斗场景的群雕,并配以毛主席著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的一段文字。雕塑长4米,高3米,材质为青铜铸造。 毛泽东同志旧居 旧址位于茨坪东山脚下店上村,房屋坐东朝西,悬山式土木结构,土黄色墙壁,小青瓦屋面,两层,面阔4间20.5米,进深2间19.2米,建筑面积687.6平方米。房东是李利昌、李成生,李利昌曾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担任过茨坪乡工农兵政府主席,解放初亡故。房东家原为一个小杂货铺。1927年10月27日,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抵达茨坪后,李利昌将房子底层的一半腾让给前委机关和毛泽东居住,他自己则住在房后的一排闲屋中。 中共井冈山前敌委员会就设在房屋的中厅。1928年11月6日,毛泽东、杨开明、谭震林等同志在这里主持召开了中共湘赣边界特委扩大会议,会议根据中央来信指示,重新成立了由毛泽东、朱德、谭震林、宋乔生、毛科文5人组成的井冈山前敌委员会,毛泽东任书记,由中央直接领导,是根据地内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此后,前委机关在这里办公,毛泽东同志多次在这里主持召开党、政、军重要会议,研究部署根据地的工作。 1929年1月,井冈山前委在这里召开扩大会议,讨论红四军主力向赣南进军行动路线。会上意见不统一,有的主张走荆竹山,有的坚持走比较偏僻的小行洲,认为这条路线不易被敌人发现。与会代表经过分析,多数同志同意部队从小行洲出发,毛泽东遵守民主集中制原则,尊重大家的意见。最后,会议作出了红四军主力从小行洲出发,向赣南、闽西进军的决定。 中厅右后间就是毛泽东同志的卧室兼办公室,在这里,毛泽东领导井冈山军民度过了艰难的岁月。当时,由于湘赣敌军对井冈山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红军的军需给养非常困难,物质生活十分艰苦,毛泽东与普通战士一样吃红米、南瓜度日。 毛泽东白天军务十分繁忙,晚间还要办公,贺子珍也经常陪伴他抄写文稿、剪贴报纸到深夜。当时,部队对晚上点灯用油有一个规定:各级机关晚上办公时,只能用一盏油灯,油灯上可以点三根灯芯;连部晚上值班,可以留一盏油灯,但只准点一根灯芯。按照这个规定,毛泽东是红四军的党代表、红四军军委书记、中共湘赣边界特委书记和中共井冈山前委书记,他晚上办公时用的油灯,完全可以点三根灯芯,但他为了节省用油,每天晚上办公都坚持点一根灯芯照明。就在这样微弱的灯光下,毛泽东同志在这里起草了《井冈山的斗争》这篇重要的著作,在这篇著作中,他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阐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最重要的一副家当就是这担箩筐,是用来装他的文房四宝、书籍报纸的,当年有一个战士叫龙开富,主要负责为毛委员收集好报纸、文件,挑着箩筐随军上路。随着革命的发展,龙开富也不断成长,建国后被授予了少将军衔。他也曾开玩笑地说:“主席的著作啊,除了是他自己写出来的以外,也是我挑出来的呢!” 卧室右间是毛泽东和红军战士的餐室。朱德、陈毅有时也在这里用餐。当年,红军物质生活非常艰苦,“从军长到伙夫,除粮食外,一律吃五分钱的伙食”,经常吃的是粗糙的红米和缺少油盐的南瓜汤,有时甚至要靠野菜充饥,“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道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当年井冈山流传的这首歌谣,正是红军艰苦生活的真实写照。 当时毛泽东工作很忙,常常是被叫几遍之后才到餐室去。朱德刚到茨坪时,井冈山上的“主人”王佐怀着对军长的热爱和尊敬之情,做了几个好菜招待他,朱德就把这几个菜和战士们吃的南瓜汤合在一起,和大家一起吃,对大家说,这叫“团结菜”。 房屋前的石径小路是当年茨坪的一条主要街道,街道旁边的凉亭供来往行人歇息。毛泽东经常在亭下与当地群众促膝谈心,进行社会调查,了解井冈山有关情况。 1929年1月14日,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同志率领红四军主力出击赣南后,湘赣国民党军一度占领井冈山,并实行“石头要过刀、茅草要过火、人要换种”的烧杀政策,井冈山上的大部分房屋被烧毁,中共井冈山前委旧址也同时被烧毁。1961年,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按原貌修复了该旧址。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此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旧址 旧址位于茨坪东山脚下店上村,房屋坐东朝西,悬山式土木结构,土黄色墙壁,青瓦屋面,两层,面阔2间11.5米,进深11米,建筑面积253平方米。房东是李正龙、李付龙兄弟。 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是红军早期的后勤保障机构,井冈山斗争时期,为了加强革命根据地内的防务,确保后方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1928年5月,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刚刚成立,就在政府内设立了防务处,军事部长张子清兼任处长。此后,随着根据地的发展和革命斗争的深入,同年7月,在防务处的基础上,又组建了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王佐任主任,邓允庭任党代表,办公地点设在茨坪的店上村。防务委员会成立后,经常召开根据地内各县负责人的联防会议,布置检查各地的防务工作,组织根据地各县的少年先锋队、儿童团站岗、放哨,检查进出根据地人员的路条,严防敌人的暗探搞破坏活动;动员各县暴动队、赤卫队配合主力红军作战;在根据地建立递步哨,负责通讯联络;动员群众筹备军需物资,修筑哨口工事,储备军粮,建设红军医院,筹建造币厂、被服厂、硝盐厂,还定期调派人员守卫五大哨口等。防务委员会为根据地的安全和发展做了大量工作。 旧址房内还陈列了一个当年井冈山茨坪的沙盘模型和一些农具,农具有分离米粒和谷皮的磨笼,遮雨用的蓑衣,耕田用的犁,装稻谷用的禾桶及夯墙的工具等。 2006年12月18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此旧址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红四军军部旧址(含朱德同志旧居) 旧址位于茨坪东山脚下店上村,房屋坐西朝东,悬山式土木结构,土黄色的墙壁,小青瓦屋面,一字排开,两层,面阔3间15.4米,进深2间6.3米,建筑面积114.04平方米。房东为李神龙。 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分队伍,经过在湘、粤、赣三省边界的艰苦转战,于1928年4月下旬来到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队伍胜利会师,组建中国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王尔琢任军参谋长,陈毅任军士兵委员会主任。红四军军部曾先后设在原宁冈县的龙市和茅坪村的洋桥湖,1928年夏,迁来茨坪李神龙家办公。此后,军部领导便经常在这里召开军事会议,研究和部署作战计划,成为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军事指挥中心。朱德、陈毅主要负责军部的日常工作,他们常在军部居住,此屋中间的厅堂是军委召开干部会议的场所,右间是朱德住房,左间是陈毅住房。住房内陈设简朴,只有一桌一床。桌上除批阅文稿的笔墨外,还有晚间照明用的一盏一根灯芯的青油灯,床上垫的是稻草,铺上土布床单,盖的也只是一床旧的军用线毯。在井冈山斗争的艰难岁月里,红军中实行政治、军事、经济民主,红军官兵上下一致,穿衣、吃饭一律平等,吃饭一律吃5分钱的伙食,发零用钱时,从军长到伙夫2角则一律2角,4角则一律4角,没有任何人搞特殊。朱德、陈毅等领导同志艰苦奋斗、以身作则的模范行为,极大地鼓舞了红军战士的革命热情,他们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充满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1929年1月,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时,由彭德怀同志率领红五军的军部也曾设在此屋内,彭德怀同志居住在朱德同志曾经住过的右边一间房内,滕代远同志住在陈毅同志曾经住过的左边一间房内。在这里,彭德怀和滕代远同志夜以继日地指挥井冈山军民坚持井冈山的斗争。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此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四军军械处旧址 旧址位于茨坪东山脚下店上村,房屋坐东朝西,悬山式土木结构,土黄色的墙壁,青瓦屋面,两层,面阔15.6米,进深11.5米,建筑面积358.8平方米。旧址与红四军军官教导队旧址为同一栋房屋,房东李清发。 中国红军初期,没有自己的兵工厂,武器来源主要靠战场上缴获。在井冈山斗争初期,工农革命军在茅坪设立修械所,1928年5月红四军成立后,成立了军械处,宋乔生任处长,刁辉林任副处长,从军中和地方上调集30余名枪工,主要负责修理全军的各种武器,以及时供给红军在战场上使用。军械处的工具主要有风箱、火炉、铲子、铁锤等,当时最高级的工具是一架专门用来车枪筒的钻机。由于工人们的努力,军械处成立后不久,不仅能修理各种武器,制造梭镖、大刀和鸟枪,而且还能制造出单响枪和松树炮。工人们日夜不停的工作,将修理或制造出的武器,拿到后山上进行验枪试放,经过检验合格后,立即派人送往前方,相应解决了红军各部队的武器供应。1928年8月30日,黄洋界保卫战中使的那门迫击炮就是在这个军械处修理后抬上黄洋界参加战斗的。红军军械处的工人们还经常帮助当地农民修理镰刀、锄头等各种农具。军械处既有力地确保了前方作战,又支援了农业生产,密切了军民关系。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此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四军军官教导队旧址 旧址位于茨坪东山脚下店上村,房屋坐东朝西,悬山式土木结构,土黄色的墙壁,青瓦屋面,两层,面阔15.6米,进深11.5米,建筑面积358.8平方米。旧址与红四军军械处旧址为同一栋房屋,房东李清发。 红四军军官教导队的前身,是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在原宁冈县龙市的龙江书院内创办的工农革命军军官教导队,当时由吕赤任队长。 1928年5月,红四军成立后,原军官教导队改名为“中国红军第四军军官教导队”,并从宁冈龙市迁来井冈山茨坪店上村办公,粱军任队长,蔡会文任党代表,周子昆任副队长,陈伯钧、陈士榘、张令彬等分别担任过区分队长兼教官;同年冬,彭德怀率红五军上井冈山后,根据中共井冈山前委的决定,在红四军军官教导队的基础上,创办了中国红军的第一所正式学校——井冈山红军学校,校址设在井冈山茨坪的黄竹坳,彭德怀任校长,刘之至、王展程等任教官。 教导队的主要任务是负责训练红军的下级军官和为地方培训赤卫队的指挥官;学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部分是从红军战士和班、排长中抽调,一部分是由各县、区政府派送;训练的时间每期约三个月;每期的学员有150人左右;训练的项目是政治工作和军事技术,同时也学习文化知识,学习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俄国十月革命的理论。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同志还经常到教导队给学员们讲中国革命的形势和任务。当时教学条件非常艰苦,没有固定的教室,学员们就经常在露天上课;没有笔墨纸张,学员们就以树枝、碳条当笔,在地上、石板上或沙盘上练习写字;没有集体宿舍,学员们就分散在群众家里或住在祠堂、庙宇中睡地铺。在这种困难的条件下,学员一面刻苦认真地学习,一面还参加生产劳动,开展农村调查,有时还随军作战。教导队的创办,为红军和地方培养了大批的军事、政治干部,为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此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遂边陲特别区工农兵政府公卖处旧址 旧址位于茨坪东山脚下店上村,房屋坐东朝西,土黄色的墙壁,悬山式土木结构,小青瓦屋面,两层,面阔2间20.5米,进深2间10.5米,建筑面积430.5平方米。原为一栋店房,房东为李文昌。 在井冈山斗争的艰难岁月中,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把中国革命扼杀在摇篮中,除了对井冈山进行频繁的军事进攻外,还对井冈山实行了严密的经济封锁。根据地内的食盐、布匹、药材等日用必需品十分缺乏,红军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为了粉碎敌人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封锁,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委当时就制定了“保护中小商人做买卖”等政策,并决定取消一切苛捐杂税,实行买卖公平的原则,鼓励根据地内外的中小商人到井冈山做买卖。1928年夏,为了解决根据地内军民的日常必需品的供给,新遂边陲特别区工农兵政府决定在所辖的十个乡中分别设立一个乡公卖处,同时,在茨坪的店上村创办了这所特别区公卖处。 公卖处的货物来源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根据地内收购的各种土特产品;二是中小商人从白区偷运上山的食盐、药材、布匹等必需品;三是红军在战场缴获的大部分战利品等,这些物品集中在公卖处后,再平价出售给根据地军民使用。在当年物资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公卖处为稳定市场物价,促进根据地内外的物质交流,搞活红色区域的经济,解决军民的生活困难,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该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4
2020-04
中国红军第四军军部旧址
位于茨坪店上村,毗邻毛泽东同志旧居。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分队伍,经过在湘、粤、赣三省边界的艰苦转战,于1928年4月下旬来到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队伍胜利会师,组建中国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任军政治部主任,王尔琢任军参谋长。开始,红四军军部先后设在原宁冈县的砻市和茅坪村的洋桥湖,同年夏,军部迁来井冈山茨坪村李神龙家办公。此后,军部领导便经常在这里召开军事会议,研究和部署作战计划,成为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军事指挥中心。 朱德、陈毅同志主要负责军部的日常工作,他们常在军部居住,此屋中间的厅堂是军委召开干部会议的场所,右间是朱德同志的住房,左间是陈毅同志的住房。住房内陈设简朴,桌上除批阅文稿的笔墨外,就只有晚间照明用的一盏一根灯芯的青油灯,床上垫的是稻草,铺上土布床单,盖的也只是一床旧的军用线毯。在井冈山斗争的艰难岁月里,红军中实行政治、军事、经济民主,红军官兵上下一致,穿衣、吃饭一律平等,吃饭一律吃5分钱的伙食,发零用钱时,从军长到伙夫2角则一律2角,4角则一律4角,没有任何人搞特殊。朱德、陈毅等领导同志艰苦奋斗,以身作则的模范行为,极大地鼓舞了红军战士的革命热情,使他们始终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充满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由于红军官兵一致,军民团结,克服了种种艰难困苦,终于粉碎了敌军对井冈山频繁的军事进攻和严密的经济封锁,从而取得了井冈山斗争的伟大胜利。 1929年1月,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时,由彭德怀同志率领红五军的军部也曾设在此屋内,彭德怀同志居住在朱德同志曾经住过的右边一间房内,滕代远同志住在陈毅同志曾经住过的左边一间房内。在这里,彭德怀和滕代远同志夜以继日地指挥井冈山军民坚持井冈山的斗争。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茨坪中国红军第四军军部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7
2006-01
中国红军第四军军官教导队旧址
红四军军官教导队位于茨坪店上村,它的前身是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于1927年12月在原宁冈县砻市的龙江书院内创办的工农革命军军官教导队,当时由吕赤任队长。 1928年4月,毛泽东、朱德两部在井冈山胜利会师后,成立中国红军第四军,不久,原军官教导队改名为“中国红军第四军军官教导队”,并从宁冈迁来井冈山茨坪的店上村办公,梁军任队长,蔡会文任党代表,周子昆任副队长,陈伯钧、陈士榘、张令彬等同志分别担任过区队长兼教官;同年冬,彭德怀率红五军上井冈山后,根据中共井冈山前委的决定,在红四军军官教导队的基础上,创办了中国红军的第一所正式学校--井冈山红军学校,校址设在井冈山茨坪的黄竹坳,彭德怀同志任校长,刘之至、王展程等任教官。 教导队的主要任务是负责训练红军的下级军官和为地方培训赤卫队的指挥员,教学条件非常艰苦,没有固定的教室,学员们就经常在露天上课;没有笔墨纸张,学员们就以树枝、碳条当笔,在地上、石板上或沙盘上练习写字;没有集体宿舍,学员们就分散在群众家里或住在祠堂、庙宇中睡地铺。在这种困难的条件下,学员一面刻苦认真地学习,一面还参加生产劳动,开展农村调查,有时还随军作战,教导队的创办,为红军和地方培养了大批的军事、政治干部,为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茨坪中国红军第四军军官教导队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7
2006-01
中国红军第四军军械处旧址
红四军军械处设在茨坪店上村农家。 红军初期,没有自己的兵工厂,武器来源主要靠战场上缴获敌军的武器来武装自己。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开始,部队设立修械所,红四军成立后,成立了军械处,宋乔生任处长,刁辉林任副处长,从军队和地方上调集30余名枪工,主要负责修理全军的各种武器,以及时供给红军在战场上使用。由于工人们的努力,军械处成立后不久,不仅能修理各种武器,制造梭标、大刀和鸟枪,而且还能制造出单响枪和松树炮。工人们日夜不停的工作,将修理或制造出的武器,拿到后山上进行验枪试放,经过检验合格后,立即派人送往前方,相应解决了红军各部队的武器供应。1928年8月30日,黄洋界保卫战中使用的那门迫击炮就是在这个军械处修理后抬上黄洋界参加战斗的。红军军械处的工人们还经常帮助当地农民兄弟修理镰刀、锄头等各种农具,得到农民们的称赞,军械处既有力地确保了前方作战,又支援了农业生产,密切了军民关系。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茨坪中国红军第四军军械处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7
2006-01
井冈客家风情展
设在湘赣边界特委旧址内,2002年6月8日正式开展。 展览共展出具有显著客家特征和地方特色的文物近八百件,图片五十余幅,从井冈客家概况、饮食习俗、衣着服饰、生活起居、尊祖敬宗、婚嫁习俗、文化信仰、耕耘劳作等八个方面,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井冈山客家人的生活习惯、婚丧嫁娶、风俗民情以及客家人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发挥的重要作用。 展览着重反映了井冈客家人继承和发扬“勇于开拓、奋力抗争、勤劳刻苦、节俭质朴、崇文尚武、团结互助、爱国爱乡、奋斗不止”的客家精神,为开发和建设井冈山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在彪炳史册的井冈山斗争中,客家人为建立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中国革命的道路、培育不朽的井冈山革命精神,发挥的独特的作用。展览还重点介绍了朱德、康克清、袁文才、王佐、朱云卿、张平化、李立等井冈山斗争中客家人的杰出代表。
17
2006-01
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旧址
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位于茨坪店上村。为了加强根据地内的防务,确保后方基地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 1928年5月,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刚刚成立,就在政府内设立了防务处,军事部长张子清兼任处长。此后,随着根据地的发展和革命斗争的深入,同年7月,在防务处的基础上,又组建了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王佐任主任,邓允庭任党代表,办公地点设在茨坪的店上村。 防务委员会成立后,经常召开根据地内各县负责人的联防会议,布置检查各地的防务工作,组织根据地各县的少年先锋队、儿童团站岗、放哨,检查进出根据地人员的路条,严防敌人的暗探搞破坏活动;动员各县暴动队、赤卫队配合主力红军作战;在根据地建立递步哨,负责通讯联络;动员群众筹备军需物资,修筑哨口工事,储备军粮,建设红军医院,筹建造币厂、被服厂、硝盐厂,还定期调派人员守卫五大哨口等,为确保根据地安全和发展根据地的各项事业,做了大量工作。 1988年9月,井冈山市人民政府公布“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旧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按原貌修复对外开放。
17
2006-01
新遂边陲特别区工农兵政府公卖处旧址
位于茨坪店上村。在井冈山斗争的艰难岁月中,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扼杀中国革命,对井冈山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禁止各种日常生活用品运上井冈山,根据地内的食盐、布匹、药材等日用必需品十分缺乏,红军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为了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解决军民们的生活困难,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委当时就制定了“保护中小商人做买卖”等政策,并决定取消一切苛捐杂税,实行买卖公平的原则,鼓励根据地内外的中小商人到井冈山做买卖。1928年夏,新遂边陲特别区工农兵政府决定在所辖的十个乡中分别设立一个乡公卖处的同时,又在茨坪的店上村创办了这所特别区公卖处。 公卖处的货物来源主要是收购根据地内的各种土特产品,鼓励中小商人从白区偷运如食盐、药材、布匹等必需品上山;红军在战场缴获的部分战利品等,这些物品集中在公卖处后,再平价出售给根据地军民使用。在当年物资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公卖处为稳定市场物价,促进根据地内外的物质交流,搞活红色区域的经济,解决军民的生活困难,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新遂边陲特别区工农兵政府公卖处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井冈山人民按原貌修复并正式对外开放。
17
2006-01
中国·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地址:江西省井冈山茨坪红军南路
浏览总人数:4,267,863
Email:jgsgmbwg@163.com
电话:0796-6555625/6552248
赣ICP备18011651号-1
赣公网安备36088102000046号